A glimpse of Yu Ji 's project titled “Stone, Barnacles, and Seeds” (2022).

由来自中国上海的艺术家于吉创作的极具沉浸感的全新装置艺术作品在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展出,该作品受爱彼当代艺术创作项目(Audemars Piguet Contemporary)委托,由策展人李棋策划。


《石、藤壶、核》(2022年)集合了艺术家全新创作的一组作品,包括雕塑、录像和行为表演,着眼于水的意象,并探索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介入。艺术作品通过不断演变,呈现将稍纵即逝转化持续不息的过程。

创作《石、藤壶、核》,使我有机会探索全新的制作技术,并接受更大规模雕塑的挑战。非常感谢李琦和爱彼当代公司对我艺术创作的支持,为我提供了在西岸艺术馆展出这件作品的机会。

于吉

艺术家

通过与来自上海的独立当代艺术策展人李棋的密切合作,爱彼当代艺术创作项目(Audemars Piguet Contemporary)以委托形式,支持艺术家于吉的研究与创作。作品《石、藤壶、核》中于吉首次涉及了大体量雕塑制作和采用金属腐蚀手法改变材料肌理的全新制作工艺。

《石、藤壶、核》的创作灵感来自艺术家对不同水体的观察——从她上海工作室旁的海滨滩涂到美国东北海岸的湖边岩床。对她而言,水从具体记忆演化而来,继而蜕变为有关时间和衰败的神话般的叙事,它可以捕捉转瞬即逝的时刻以及各种运动,而非具体的场地。

进入展厅内,参观者将沉浸在光与影的协奏中,它们照亮了作品起伏的表面和侵蚀而成的肌理,将流动的节奏造就为视觉的感受。《拔地 II》(2022年)与《半皮半肉III》(2022年)是她创作的两件大型作品,前者结合了大型金属板雕塑和投映其上的水的动态影像,后者则是一块如地毯般贴抚于地面的铅板,表面呈现波浪起伏的形态。

于吉在工作室中留影

爱彼当代艺术创作项目以切实、持续的合作方式支持艺术家,为其创设机遇,鼓励他们创作和展示新作品。《石、藤壶、核》恰逢爱彼当代艺术创作项目成立10周年纪念。所有受爱彼当代艺术创作项目委托的作品均属于艺术家本人,并直接使他们的实践创作受益。

爱彼当代艺术创作项目致力于支持艺术家并扶植其创作创意。我们很高兴能陪伴于吉踏上这段旅程,随她一同探索自身与雕塑的关系,并突破尺度和材质的限制。我们很高兴能与李棋合作,在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向大家呈现这一综合性艺术作品。

Denis Pernet

爱彼当代艺术创作项目艺术策展人

于吉肖像照

于吉1985年生于上海,她的创作涉及类型多样的材料,媒介包含雕塑、装置、行为表演和录像,且于近期开始绘画创作。她的作品意在表达对“地点”这一概念的探寻,以及地理和历史叙事如何改变特定场地。她经常开展实地研究,包括在世界各地进行临时介入,反思并拷问身体在日常环境中的位置。2008年,她在上海联合创立了上午艺术空间,这是一个由艺术家主导的空间,意在促进艺术家、策展人和公众之间的实验和交流。于吉目前在上海生活和创作。

2011年,于吉在上海大学艺术学院雕塑系获得艺术硕士学位。2017年,她入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当前及最新个展包括:“无视阴影”,赛迪HQ画廊,伦敦(2022年);“荒弃的泥土”,奇森黑尔美术馆,伦敦(2021年);“即兴判断II”,展厅0,蓬皮杜中心x西外滩博物馆项目,上海(2021年);“Forager”,马凌画廊,上海联华公寓,上海(2020年);“她山之石—于吉|上午”,露台计划,上海(2020年);“黑山”,北京公社(2016年),“采硫日记 上卷”,安卓艺术空间,台北(2016年)和“念念不忘”,北京C-空间(2014)。最近的群展包括第十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昆士兰现代艺术馆,布里斯班(2021年);“INCORPOREA 03”, 罗马地下室艺术空间(2021年);“软水硬石”,2021年新博物馆三年展,新博物馆,纽约(2021年);“愿你生活在有意思的时代”,第五十八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2019年);“很快:行动中的艺术”,滕斯塔美术馆,斯德哥尔摩(2018);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上海外滩美术馆(2017年);“第八种气候(艺术做什么?)”,第十一届光州双年展(2016年);“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2016年);“中国内部”,东京宫,巴黎(2014)。于吉的作品还将出现在她2023年的两场博物馆个展中,分别是4月起在德国柏林当代艺术中心(CCA Berlin)的个展,以及6月起在美国加州橘郡艺术博物馆(OCMA)的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