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彼制表师传承瑞士高级制表工艺,精心打造机械装置,每一代作品都配备新功能、更具可靠性以及更高的效率。
陀飞轮由钟表大师阿拉伯罕-路易·宝玑(Abraham Louis Breguet)发明于1801年,用以补偿怀表处于垂直位置时的重力影响。陀飞轮的运作原理迄今未变:传递动力的部件(擒纵轮和擒纵叉)以及调速系统(摆轮和宝玑式游丝)安装于不断旋转的框架内,每分钟旋转一圈。陀飞轮框架的旋转,可以减少地心引力造成的走时误差。
1986年,爱彼推出世界上第一枚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在陀飞轮腕表的发展中扮演着先锋角色。这款陀飞轮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小的陀飞轮之一,机芯直径仅有7.2毫米。腕表于1986年推出之后,为整个高端制表业开辟了全新发展空间,掀起陀飞轮复杂功能的热潮。
时至今日,仍然仅有极少训练有素的制表师能够驾驭这一机制,因此,陀飞轮仍被视为卓越制表工艺的象征。
2006年,爱彼在Jules Audemars系列Tradition d’Excellence N° 5腕表中采用了全新正向脉冲擒纵系统。擒纵机构的作用是将发条盒的能量流畅稳定地传递至机芯。爱彼的全新擒纵系统受到18世纪法国钟表匠罗伯特·罗宾(Robert Robin)制作的擒纵机构的启发,将正向脉冲擒纵系统的高效率与传统瑞士杠杆式擒纵系统的可靠性结合,直接将能量从擒纵轮传送到摆轮。
通过将二者融合,爱彼成功地减少了能量损失,并消除了擒纵叉瓦的润滑需求。这些技术进步提高了腕表的走时精度、稳定性和抗震性。
这款全新擒纵系统的另一特色是其调节部件结构别具一格,不是由单一摆轮游丝组成,而是由两个从上至下的游丝组成。这种扁平对向双游丝系统可对潜在的摆轮缺陷进行自动补偿,并消除因腕表处于垂直位置而产生的不精确性,从而无需借助陀飞轮等复杂装置。
确保腕表的可靠性是腕表技术中最艰巨的工程挑战之一,因为不断移动的腕表与静止的摆钟不同,必须能够对抗地心引力,不受手腕运动的影响,且要抵御温度变化和承受各种冲击。
为了解决稳定问题和提高走时准度,爱彼研制出双摆轮擒纵系统,在同一轴上固定第二个摆轮和摆轮游丝组件。2016年推出的这款双调速系统,可确保完美同步摆动,提供更好的平衡性,改善腕表走时精度。双摆轮还具有美学价值:在机芯两侧都能看到腕表的机芯机制,这类腕表如今在高级制表领域备受青睐。

AP Talks特邀嘉宾austen Chu共叙钟表复杂功能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Wristcheck与Horoloupe的创始人暨首席执行官奥斯汀·褚(Austen Chu)以及爱彼复杂功能专家Thomas Richard做客第三集AP Talks播客节目,深入探索品牌最为复杂的时计杰作。
探索更多内容AP Talks畅谈报时机制
完美的报时音律,离不开制表师的非凡匠心与精准技艺。让我们跟随爱彼研发总监Lucas Raggi和爱彼品牌传承及博物馆总监塞Sébastian Vivas的讲述,揭开报时复杂功能的神秘面纱。
探索更多内容AP Talks畅谈爱彼CODE 11.59系列Universelle腕表
爱彼CODE 11.59系列Universelle腕表历时七年潜心研发,汇聚多领域菁英的智慧,向大复杂功能致意。
探索更多内容革新性人体工学设计 Calibre 7138机芯演绎非凡
爱彼在秉承悠久传承与过往研发创新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未来,以人体工学设计重释万年历机械装置。
探索更多内容